标签归档:Jekyll

Say Hello to Jekyll & Github Pages!

博客已搬家至Github Pages!(http://jing0.github.io)

阮一峰曾在一篇博文里写,

喜欢写Blog的人,会经历三个阶段。 第一阶段,刚接触Blog,觉得很新鲜,试着选择一个免费空间来写。 第二阶段,发现免费空间限制太多,就自己购买域名和空间,搭建独立博客。 第三阶段,觉得独立博客的管理太麻烦,最好在保留控制权的前提下,让别人来管,自己只负责写文章。

我也尝试过不少博客,高一高二主要用新浪博客(因为韩寒),中间也尝试过CSDN。虽然它们用户很多,很受大众欢迎,但它们都存在一些问题,当你复制引用一段文字时,它会自动给你加上一些HTML标签。因为受不了它们提供的令人抓狂的网页编辑器,我会先在本地写好,再粘贴到网页中去,因此我有时需要编辑两次甚至更多次。另外就是这些服务都不自由,不是说言论自由,而是界面、样式都是千篇一律。

到高三时,看着网上高手的教程,我也用WordPress和免费主机搭建了一个博客,也写了一些现在看起来可笑的东西放上去(不知道一年后,看现在写的东西是不是同样的感觉)。

到上了大学,一个星期五晚上不知道是不是吃饱了撑的,花了几个小时找个了国外主机又做了一个。当时感觉还不错,主机每月流量几乎用不完,访问速度比原来找的快多了,东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,还送个免费的域名,有时还可以做些有趣的实验放上去。不过既然是免费的,就肯定有缺点,后来发现这域名其他学校都不能访问,回到家也不行。好吧,肯定是主机服务商名声太差了。发现了一个缺点,你就会去找其他缺点。绑定域名有限制不说,ping一下,有时响应时间竟超过700ms!还有WordPress有时也让人难以忍受,而且每月一次的博客备份在不稳定的网络成了沉重的负担。WordPress配合这主机就像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头拄着拐棍儿参加马拉松一样,随便装几个插件就等于把他的拐棍儿也给没收了。

后来听说OpenShift不错,不过频繁地被qiang还是让我放弃了。然后,我就看到了Github Pages,速度当然没问题,流量和空间更是无限,东西都在Github上还用备份?!而且最重要的是,暂时不用担心被qiang的问题。好吧,谁也不能保证Github会在瓷器国的魔爪下永存。

使用Github Pages的blog一般采用Jekyll搭建,这是Github员工mojombo写的静态站点生成器,所以访问速度够快,并且可以采用Markdown等标记语言来编写,简单高效。这是一种真正让你专注于blog的组合,你所需要的只是git和一个编辑器。

不过用gh-pages和Jekyll依然存在一些问题:

  • 配置起来实在够麻烦。先不说翻来覆去的git命令,稍微一不注意就会出现一些error。Jekyll-Bootstrap官方页面给的步骤我试了好几次也没成功,最后用了笨方法:在新建repo的setting里生成Page,然后把下载的Jekyll同步上去。
  • Markdown难以满足需求。虽然说Markdown有时简单方便到极致,但正是因为它的简单,导致了一些本来很简单的东西需要很复杂的方式来实现,最后反而破坏了它的长处。就比如迁移博客时一些文章里的代码片段,用Markdown语法怎么写都不对劲儿,最后把原文章里的HTML代码粘贴上去才可以。HTML标签和Markdown混合?那我还不如直接用HTML呢!
  • 有时push以后没反应。有几次repo中已经显示同步成功,但Github Pages里过了好长时间才更新,有时甚至一直不更新,索性我就再来一次。不知道是不是个别问题。
  • 文章多了影响速度。额,这个等我达到那个程度时再来考虑吧。
  • 功能缺失。不能像WordPress自带评论系统。好吧,这个不算问题,反正也没几个人评论。不过一个搜索功能都需要用Google的custom search就不怎么称心了,难道搜索影响了简洁?

花了几个小时总算把东西都移过来了,看着新的Blog,心里舒服多了。

在新的一年换了新的服务,算是给自己的一个礼物吧。

推荐几篇文章: